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由于细菌感染所致的软组织化脓性疾病,简称肛周脓肿。中医称为“肛痈”。本病起病急骤,疼痛剧烈,常需急症手术切开引流,否则耽误手术可使病情加重和复杂。但切开引流术后治愈的较少,大部分遗留肛瘘。
肛周脓肿分非肛瘘性脓肿和肛瘘性脓肿两大类:
(1)非肛瘘性脓肿
非肛瘘性脓肿其感染与肛隐窝和肛腺无关,不会形成肛瘘。非肛瘘性脓肿比较少见,其感染主要来源于:(a)肛周皮肤毛囊、汗腺、皮下蜂窝组织、尖锐湿疣、骶尾部潜毛囊肿等感染形成脓肿。(b)肛门外伤、异物、注射和手术后并发感染形成脓肿。(c)肛门直肠各种良性和恶性肿瘤等继发感染形成脓肿,常见如粉瘤感染化脓。(d)各种疾病如性病淋巴肉芽肿、放线菌病、直肠憩室炎、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等继发感染形成脓肿。(e)全身疾病如结核病〈T.B.〉、白血病、糖尿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通过血行到肛门周围引起感染而形成脓肿。
(2)肛瘘性脓肿
肛瘘性脓肿临床多见,占95%,其感染来源于肛隐窝和肛腺,自溃或切开引流后,因未处理感染肛窦内口而后遗肛瘘。实际上,肛瘘性脓肿和肛瘘是同一疾病的两个不同阶段,即急性脓肿期和慢性肛瘘期,二者病因和病理是相同的。(a)感染的致病菌:肛瘘性脓肿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其特点是肠源性、多菌性和厌氧菌高感染率。(b)肛腺感染:从脓液培养的结果证明都是肠源性细菌,感染的来源是从肛隐窝、肛腺开始的。(c)感染的传播途径:肛瘘性脓肿始于肛窦及肛腺。肛窦开口向上,粪便特别是稀便易进入肛窦,干便易损伤肛窦而致感染发生肛窦炎,由于肛窦炎症沿肛腺管进入肛腺,使肛腺管充血水肿,发生阻塞引起肛腺炎。再通过腺体的管状分支,或联合纵肌纤维向上、下、外三处蔓延到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形成各种不同间隙的脓肿。肛瘘性脓肿可分四个阶段:1.肛窦炎阶段。2.肛管直肠周围间隙脓肿阶段。3.脓肿破溃阶段。4.肛瘘形成阶段。(d)肛瘘性脓肿与免疫学说:包括新生儿及幼儿期脓肿和肛瘘。(e)肛瘘性脓肿分类:第一类,肛提肌下(低位)脓肿:1.肛周皮下脓肿。2.坐骨直肠间隙脓肿。3.肛管后间隙脓肿。4.低位肌间脓肿。5.低位蹄铁型脓肿。第二类,肛提肌上(高位)脓肿:1.骨盆直肠间隙脓肿。2.直肠黏膜下脓肿。3.直肠后间隙脓肿。4.高位肌间脓肿。5.高位蹄铁型脓肿。
(f)治疗原则: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旦确诊,不宜用抗生素保守治疗,宜尽早手术。因为使用抗生素保守治疗不仅不能控制炎症,反而会使脓肿向深部蔓延或易致局部硬结长期不能消散,不能根治,迟早化脓。
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切开排脓中
肛肠疾病预防
1,要做到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多食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早晨起床可喝一杯凉开水,能促进排便。大便时不宜看书报,否则将忽略便意,日久造成粪便停滞,形成干硬粪块,不易排出。不宜过久地蹲厕努挣,久蹲久坐,可导致痔静脉曲张出血。积极利用机体的生理反射,应养成晨起定时排便的习惯,因为早晨起床后的直立反射和胃结肠反射,可促进排便。
2.保持肛门清洁,常用温水清洗,勤换内裤。节制性生活,注意性生活的清洁卫生。会阴部分泌物较多者,应便后或睡前用温水清洗肛门。勤换内裤,清洗的内裤应在阳光下晒干。
3.治疗原发疾病。应及时治疗肛周疾患及全身性疾患,可减少痔的发生。如蛲虫病、滴虫病、肛周湿疹、便秘、腹泻、白带过多、高血压症、心脏病、肺气肿、糖尿病等。肛裂患者的内裤不能过紧,过紧的内裤一方面影响肛周局部的血液循环,延缓伤口的愈合,另一方面会增加细菌的繁殖,从而加重病情。
4.坚持体育锻炼。从事久坐、久立工作的人,工作1-2小时后,应适当走动10-15分钟。平时可选择跑步、打太极拳、健身操、工间操等活动项目,能促进血液循环和肠蠕动,减少盆腔充血和痔疮发生。没事的时候可多做提肛运动,对预防痔疮有很好的效果。
5,及时治疗肛窦炎,防止感染后形成溃疡及皮下瘘,便后温水熏洗坐浴。
6,防止医源性肛管损伤:在肛门检查时,操作轻柔、方法恰当,切忌粗暴用力地进行直肠指诊和窥镜插入,防止医源性肛管损伤而引起肛裂。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