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患者至肛肠科就诊,意外发现自己得了“肛乳头瘤”,一听“瘤”字就把患者吓的够呛,这年头患这样那样的癌太多了,真的是谈“瘤”色变。其实,肛乳头瘤还有一个可爱的名字“肛乳头肥大”,一般生长在肛门内约2公分,皮肤与粘膜交界的地方,更多的时候,我们更喜欢称它“肛乳头肥大”,没有那种故弄玄虚的感觉。初期米粒大小时症状不明显,随着体积不断增大,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有时也可以发炎肿大。
肛乳头“瘤”到底在哪里呢?
“齿线”是分开直肠与肛管的解剖标志,而在其上,是括约肌收缩而成的肛柱。如名字一样,就是像柱子杵在那里,一般数量在6-10个。而在柱子之间有个凹陷为肛隐窝(肛窦),肛窦连着肛腺,门口有层皮瓣为肛门瓣,和它同一水平线上、肛柱基部的小圆锥体或三角形突起就是肛乳头。所以说肛乳头是人体本身所有的结构,并不是病理产物。
肛乳头“瘤”是什么?肛乳头瘤多由肛窦炎、肛裂等炎症刺激引起,再加上长期便秘,排便时间过长、用力过大,或腹泻导致肛乳头受到过多刺激而增生,时间一长就会肥大甚则成肛乳头瘤。
肛乳头瘤起病隐匿、病程缓慢,初期时主要是肛窦炎或肛裂表现:肛门部不适、下坠感、刺痛,排便时局部刺激而灼痛。随着病程发展乳头增大,会有肛门异物感,排便不尽感,排便时肥大的乳头可脱出肛门外,亦会有疼痛感,偶有便血。当肥大的乳头被刺激或破溃后,使肛腺分泌增加,肛门周围潮湿、瘙痒,时间一长,就会患肛周湿疹。
当肥大乳头脱出肛门外时,往往会被患者认为是痔疮脱出,往往因为其不痛不痒、不流血等等原因不予重视。不得不说,在没有专业知识的时候,这两者真的很难区别。肛乳头脱出症状虽然和内痔脱出类似,但性状不同。脱出乳头多为褐色或白色、质硬、不光滑,为小圆锥体或三角形突起,头大有蒂。而内痔是粘膜下静脉团隆起,在没有嵌顿时多为暗红色,质软、光滑,多为圆形突起,无蒂。
还有些人误将肛乳头瘤称为“直肠息肉”,实际上两者虽然外表有些相像,但却有本质区别,直肠息肉来自直肠粘膜,位于直肠中、下段,粉红色,质软,不痛,又分为新生性息肉和非新生性息肉,新生性如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等,容易恶变;非新生性腺瘤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容易出血。肛乳头瘤生于齿线附近,为皮肤覆盖,光滑,压痛,不易出血,质地较硬。
肛乳头肥大增生后的形状可谓是千奇百怪,长度在1-px不定,当然更长的不是没有,只是甚少。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小圆锥体或三角形突起,但病程长时,也可能在此基础上演化出各种形状,甚者如生姜状。
肛乳头“瘤”的治疗
在治疗方面说起来挺简单,只要夹住乳头蒂基部后贯穿结扎后切除即可。虽然说名称肛乳头瘤,但它是一种良性肿瘤,基本不会癌变。哪怕它长成生姜状,也和恶性肿瘤的菜花样不一样,当然,为防万一,术后还得做一下病理检查确诊。
转发是一种爱心,分享是一种美德!
看/肛/肠/病/到/西/大/桥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