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又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其特点是自行破溃,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也是肛管、直肠炎症病理过程的急性期,肛瘘是慢性期。其中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最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
上面两张图箭头处是较为典型的肛周脓肿,和肛门挨得很近,左图没有形成瘘,看着整体红红的,右面的图片能看到脓点,已经快形成瘘了。
上图是个婴儿的肛周脓肿,不是很清楚,但是也能看出上面有黄色脓液了,也快形成瘘了。
一般baby容易患肛周脓肿,发病率大约在0.5%-4.3%,小婴儿的肛周脓肿表现比较轻,多数有些低热,肛门部位疼痛(换尿布时疼痛)等表现,即使形成了肛瘘,多不经过治疗,也能自行恢复。
成人的、严重的肛周脓肿,除了导致肛门处的感染外,还可能向全身蔓延,导致全身感染,这就比较严重了,但这种情况极少。
肛周脓肿是怎么形成的。先给大家强调一点,目前肛周脓肿的原因还不是很清楚,下面也只是目前较为认同的观点。
当肛隐窝腺感染,感染会产生脓液,脓液先在腺体内聚集,之后脓液沿着最容易进入的路径,经过肌肉间隙,穿到肛周皮肤下,形成红色肿块,因为下面是液体,所以有波动感。
如果皮肤破损后,脓液漏出,那就形成两端开口的肛瘘了。是不是有些理解,但是还不是很清楚,好吧,看下面的图片,分步骤讲解:
先看解剖结构,如上图,按照数字顺序来,数字1是齿状线,因为看着像牙齿一样而得名,可以从图上可以看出齿状线是凸起的。
顺着看数字2,就是齿状线上方的柱子,叫做肛柱,也是凸起的。
那么数字3,在每个齿状线和肛柱之间,形成的凹陷叫做肛窦,也叫肛隐窝,直肠隐窝等。大家注意了,这个肛隐窝是朝上开口的窝,容易积累东西在里面。
最后看数字4,在肛隐窝里面,这是肛隐窝腺,也叫肛周腺,直肠隐窝腺,总共有5-10个左右,腺体可以分泌黏液,起到润滑和免疫作用。肛隐窝腺开口于肛窦处,向下向外伸展到内外括约肌之间,就是数字5和6之间。极少数可向外延伸更长。
看懂了解剖结构就好办了,因为肛隐窝是向内向下凹的,所以容易被粪便残渣、黏液残渣侵入,如果腺开口被堵塞后,细菌(大便、肠道里面都有细菌哦)会滋生导致局部炎症,形成脓肿。
开口已经堵住了,那脓肿会向下走,当然会沿最容易行走的路线蔓延,先聚集在腺体末端的空间,随着脓液越来越多,会向下向外蔓延,到达皮下。
上图向下的箭头处是肛隐窝腺,1,2,3是形成的各种脓肿,其中2是最常见的肛周脓肿,3是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右面是各种脓肿破裂后,形成的各种肛周瘘。从上图可以看到,瘘是两端有开口哦,一端是肛门内,一端是皮肤。
那么,如何预防肛周脓肿呢?
1.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进血液循环,加强局部的抗病能力,预防感染。
2.保持肛门清洁,勤换内裤,便后清洁肛门,对预防感染有积极作用。
3.积极防治其他肛门疾病,如肛隐窝炎和肛乳头炎,以避免肛周脓肿和肛瘘发生。
4.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以肛周脓肿为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如溃疡性大肠炎、肠结核等。
5.避免久坐湿地,以免肛门部受凉受湿,引起感染。
6.防治便秘和腹泻,对预防肛周脓肿与肛瘘形成有重要意义。
7.一旦发生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应早期医治,以防其蔓延、扩散。
8.积极防治其他肛肠疾病,如肛窦炎、肛乳头肥大、肛裂、炎性痔、直肠炎等能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可以避免和减少肛周感染,脓肿和肛瘘的发生。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