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长安城,半步华夏史。随着几条西安短视频在抖音上的一夜爆红,大批大批的网友不远万里慕名而去这座网红城市打卡。挤进永兴坊喝上一碗豪气冲天的摔碗酒,踏入书院门口品尝风雅别致的毛笔酥,再登上古城墙感受一番“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快活。从巅峰王朝到尔今的熙熙攘攘,城墙依旧,梦却早已苏醒。关于西安,人们大多是道听途说。四大文明发源地,丝绸之路的起点,不能够全部反映出她的模样。彼时的西安又名长安,长安一夜,万家灯火,回眸一瞬,相守一世。你不亲自看看,又哪能了解到她的美与怒呢?城市的繁荣和苍凉在岁月的流动中,变得更加深刻。很多人喜欢用诗词描绘西安,而我最看好的还是郑钧的那首《长安长安》,充分体现出了历史和现代的融合与冲击,十三朝古都,经历了帝王兴衰。徒留下的豪华墓冢,江山美人的佳话也无不使人惊叹。西安都被我遗忘了,就像我从来没去过一样,网络上的任何媒体都未留心,它又回归成当初历史课本上的地点。它成为了我的梦魇,内心里对它有种难以言表的感觉,于是,我终于还是在灰蒙蒙的长安街头,探寻它的声影。地铁站的人好多啊,天南地北的口音,挤在狭小的空间里,倒也不显突兀,反倒生出一点儿亲切的意味。西安城的人,都有长安情节。一场大雪,让西安回到长安,灯光璀璨,它又变成了原来的样子。哪怕是一条小巷,一家商铺,甚至一捧黄土,都可能有千年的历史足迹。西安人常常说:“踢个铁钉,可能都是汉唐的”。这样的话语,虽有夸大的嫌疑,倒也有几分道理。人们一如既往的回想长安城的每个地域传说,每个事件,它们都是长安人的心结与情怀。西安几乎没遭受过罹难,它背靠秦岭,面朝黄河,不缺吃喝,人们生活得很安逸。唯一的不足大概是长期困扰人们的环境问题。听人说西安人不愿意离开这里,我不知道真假,但后来细想,某个地域的年代越久远,灵魂可能愈加会有归属感,此处安心是吾乡。肉身沉重不愿意离开也很正常。这里有很多的博物馆,它们给予了这个城一点出挑的气质,不明真相的人不小心还会误入另一段时光。望着精密规制的器具,深远的元素,神秘的陶人,通通都是凝固的琥珀。好似上帝轻拍手掌,落下尘埃,我们才得以窥见残损的碎片。可若是有人喜欢热闹,那么肯定会义无反顾的沦陷在世博园的闪耀中。据说,园会兴盛于唐代。李商隐还用文字夸过它的惊艳呢。如今,这样的盛况在世博园备受重视。一月一号晚在点灯仪式上,大型彩灯全部点亮,如同给世博园换上了一夕华美的礼服,风姿卓越。亦真亦幻的灯会,凝聚了许多的红尘旧事。它的夜景称得上是每日的必然惊喜,虽说是后天产品,但确实和西安相得益彰。有时候看久了,黄澄澄的光像是流星,时刻准备燃烧起来。偶尔身边传来一嘴西安话,我忍不住伸长耳朵去听。想象着李白要是身临其境,会不会也说“让我思量思量”。经历了比较避世的生活,才陡然发现时间是一天天,一分一秒的镌刻在我们的身体上,因为不可察觉的细微,而被众人忽视,直到岁月渐长,脸上有了清晰可见的纹路,才蓦然惊觉我们不再是年少的那个自己。那么被呼啸岁月洗刷过的城市呢?岁月也成为了它气韵的一部分吗?我想,仔细去看,真的是这样的,就像我面对的西安一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gsp.com/gdyzz/18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