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小渔《西安城市记忆系列》中的第九篇内容,前文提要:西安此地超“混搭”,神仙扎堆,满街卖葬品,还是宝藏美食。
西安城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也是古都西安的标志性城市。
西安共有18个城门,每个门都有各自的传说。今日小渔要为大家介绍一座特殊的“夹心式”城墙-含光门。
含光门为西安城墙西南方向的一扇城门,坐落于西南城角与朱雀门之间。老西安人都知道,西安城城墙虽有18道门,但其中大部分都是近代为了防空、交通等功能而新开凿出来的,正儿八经的老城门也不多,而其中大部分是近现代为防空、交通等功能而新开凿的。
西安城墙是明朝洪武年间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修建的,距今余年。因此,西安城墙也叫明城墙。其中含光门是隋代开皇年间建城的大门,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历史悠久,可被认为是“外公”的大门。
其中,含光门为隋唐长安城南墙三城门中最西边为含光门。在唐代,含光门东面设置有鸿胪寺和鸿胪客馆,西面为皇帝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太社。城门紧靠一一西市国际贸易集聚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直到今天,大唐西市还在原址复建,含光门依然保留到现在,这倒也算是一种唐代遗风。
也许有人会怀疑,隋唐有几个城门,只有含光门的遗址还留着呢?
本人查阅有关资料,发现含光门自隋唐建起以来,一直沿用至北宋,元朝时,它的大门被封住,之后又有明清两代建造西安城墙,含光门遗址就是西安城墙。
直至上世纪80年代,由于城市建设,西安才打通了许多“城门”,这使得含光门的隋唐遗址得以“重见天日”。
为保护唐代含光门遗址,西安专门建造了一座博物馆,保存隋唐时期的断壁遗址,供游客参观。
该馆全名为“西安唐皇城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它不仅是我国第一个城门遗址博物馆,也是我国唯一一座展示唐代城门遗址的博物馆。
含光门遗址博物馆面积不大,最有价值的是展示了唐代考古学发掘的门道遗迹,城墙剖面和隋唐长安城皇城水涵洞遗址,这是国内独一无二的文物。
通过对现存的含光门遗址的推测,隋唐时期含光门气势磅礴,其中三个含光门宽5.35~5.72米,进深19.6米,在两扇门之间的隔墙为3.07米。一扇城门,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唐代长安城的壮丽!
馆内有一段保存完好的城墙剖面,可见到隋唐夯土、唐末五代的夯土、宋元夯土层、明清夯土层、近现代夯土层等五大城墙文化层。其中最早的夯土层建于隋开皇年间,距今已一千四百余年,成为中国城墙文化的宝贵遗产。
并经隋唐长安城皇城过水涵洞遗址(通俗地说为长安城地下供水管网的一段),也让游客感到唐代的供水管网已相当发达。
唐城墙的这一段遗址,看到了城墙,却让我们从不同的侧面深深地感受到了唐朝长安城的魅力。唐城墙只有一处遗址,还是值得一游!
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包括于西安城墙景区内,不另收门票。假如您已经购买了西安城墙景区的门票,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神秘”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