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颜色加深:泌尿系统出问题
尿液在肾脏生成后要经过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尿液这一路走过也将泌尿系统的健康信息记录了下来。影响尿液颜色的因素就两个,一是水少了,二是“染料”多了。水少了,很好理解,对生活较为细心的人会注意到,人每天清晨第一次排出的尿液颜色相对较深,这是因为肾脏在夜间产生的尿液比较少,加上一夜的睡眠使人体处于相对脱水状态,所以清晨的尿液颜色较深。
这是正常现象,多喝些水,下一次的尿液颜色就会变浅。尿液的成分有许多,称得上“染料”的主要有尿胆红素、红细胞。如果近期食用了B族维生素,或是甜菜根、胡萝卜等一些带有天然色素的蔬菜水果,都会让尿液的颜色变深,尤其是吃了大量的红蘑菇,尿就会发红色。而大量的喝水就会让这些自然无害的“染料”带到体外。是正常的,不要害怕了。
做人处事要“察言观色”,守护健康也要会看尿液的“脸色”。如果尿液的颜色变深,持续时间较长,与饮食、饮水量无关,尿液的这个“脸色”就是在提示我们身体的健康出了问题,医院诊治。如果改变尿液颜色的主要成分是胆红素的话,那就是消化系统有问题,这个在本册书中不做详细论述;如果改变尿液颜色的主要成分是红细胞,那就与肾密切相关。
正常情况下,尿液里不应该有红细胞,当毫升尿液中含1毫升以下的血,肉眼不能辨认,仅微浑;含2毫升血尿呈轻微红色;含4毫升血时则有明显血色;经离心尿每高倍视野中有3个以上红细胞有病理意义。尿液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红细胞,尿液里出现红细胞的原因可以出现在尿液生成、排出的任何一个环节中。
现代医学将血尿的原因分为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肾小球是肾功能的最小单位,如果把肾脏比作“筛子”,那么肾小球就可以比作执行肾脏“筛子”功能的“筛孔”。所谓“肾小球性血尿”就是指“筛孔”出了问题,如自身免疫性肾病、系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肾囊肿、多囊肾。而“非肾小球性血尿”可以是全身性疾病引发,如出血性疾病;或是物理化学因素,如药食过敏、放射线照射等;最常见的还是泌尿系统疾病,各种感染性疾病(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结石(肾、膀胱、尿道)、结核(肾、膀胱)、先天畸形、肿瘤等。
中医有个病名叫“血淋”,是指小便颜色深红,热涩刺痛,或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血淋多为湿热下注膀胱,热甚灼络,迫血妄行。治疗上以清热通淋,凉血止血为原则。中医的血淋与泌尿系疾病的症状很相似,但不能完全的与西医所说的血尿划等号。
尿频尿急:肾功能不全的早期信号
尿频尿急,不是前列腺的问题吗?怎么又成为肾功能不全的早期信号了呢?常看广告的人应该会有这样的疑问。肾功能不全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严重破坏,使身体在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方面出现紊乱的临床综合症候群。肾是人体的净化器,净化器坏了,应该滤不出水来,但是人体的净化器较为高级,当机体内应该排出的代谢废物没有排出体外时,净化器就会代偿性的加快代谢,所以会出现一过性的尿频尿急。作为肾功能不全的早期信号,尿频尿急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只是肾功能不全这场悲剧序幕的短短的片段。
“尿频尿急”,因为广告的原因而被大家认为是前列腺疾病的代名词,其实引起尿频尿急的原因还有很多,可以是尿量增加、炎症刺激、结石或异物刺激、膀胱容量减少,也可以是精神神经性尿频尿急,如癔症。所以“尿频尿急”不要一味地相信广告,要相信科学。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