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管疾病,是位于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破裂而形成的棱形裂口或溃疡。
创口很小,范围也仅局限于肛门周围,但由于其发病率高(占肛肠病的20%,仅次于痔疮),与痔、瘘被列为肛肠常见三大疾病之一。
而肛裂致病因素主要与局部解剖特点、感染、便秘有关。
●肛裂的病因●01
大便异常
肛管不会平白无故就开裂,首先是因为来自外力的冲击或摩擦。如果排便时粪便过粗过硬,这个时候肛门适应性正好又差,结果就会摩擦出“火花”而使肛管裂开。
02
感染因素
如果肛管周围长期存在感染因素,就会导致肛裂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这些感染因素主要包括痔疮、肛周脓肿、肛瘘、肛窦炎等各种肛肠疾病。
03
内括约肌痉挛
肛管有一定压力,这种压力有利于肛门闭合,而肛管压主要来自于内括约肌。
内括约肌张力高,就会造成肛管静息压明显增高,这时肛门的舒展性不够,当干硬的粪便通过时,就会产生裂口。
内括约肌属于平滑肌,但受到粪便残渣和肠液刺激,就会痉挛,导致剧烈疼痛。
04
不良的排便习惯
有很大一部分人上厕所时都喜欢下蹲位看报玩手机,造成下蹲和排便时间延长,极容易造成便秘。
排便时用力过猛,一些人不管排便感受是否强烈,盲目不停地猛力排便,只能使直肠肛门和盆底肌肉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与局部瘀血,导致肛裂的发生和发展。
排便:
1)长期大便不成型,腹痛、腹泻、便秘,可能为慢性结肠炎
2)排便不正常,时而便秘,时而腹泻,直肠肿瘤的早期症状
3)无原因日渐消瘦或短期急剧消瘦,可为腹泻或肠道肿瘤
4)有便血、有异物感,多见于痔疮、肛瘘、肛裂、肠道肿瘤等直结肠疾病
便血:
1)便血紫红,混有黏液,伴恶臭,可能是肠道肿瘤
2)便血暗红色或黑色夹杂便中,出血多位于消化道
3)便血黏稠,伴下腹疼痛、便频等症状,多是溃疡性结肠炎
4)便血鲜红色,成滴状附于大便表面,周期性疼痛,多见于肛裂
5)儿童便血,呈鲜红、无痛,血与大便不混合,多由直肠息肉引起
肿块:
1)肿块表面色暗,呈圆形,多为血栓性外痔
2)肿块伴局部发热疼痛,多为肛周脓肿的症状
3)肿块竖状,恶臭伴少量脓液溃出,是肛瘘的表现
4)肿块脱出,伴肛门黏液,多为内痔脱出或直肠黏膜脱出
痔疮:
Ⅰ期无痛,以便血、分泌物多、痒为主;
Ⅱ期便皿,痔核随排便脱垂,可自行还纳;
Ⅲ期(晚期)脱垂肛外,排便脱出,须用手托回。
请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如您发现患有上述症状,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检查或治疗。
在线问诊预约守护您的健康一对一在线专家客服为方便金华市民求医更快、更便捷,医院线上问诊平台一直在线,为广大患者朋友,持续提供健康服务。若您有肛肠健康方面的疑问,可通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