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开启了“打怪升级”的游戏
在这一路“斗智斗勇”中
怎么能没有神队友、神装备?
今天
总结了育儿路上的各种“坑”
助力大家“打怪”
01急诊科医生:孩子烫伤了,不要挑水泡孩子烫伤后起水泡,千万不要自行挑破,更不能撕去水泡皮。
孩子烫伤后,正确的做法是:冲、脱、泡、盖、送(详情请戳:烧烫伤用这些偏方,就是坑娃)。
02新生儿科医生:不要大力摇晃婴儿婴儿哭闹时,很多家长都习惯用“摇晃”的方法来哄孩子。但你要知道,剧烈摇晃婴儿,可能引发婴儿摇晃综合征。
摇晃婴儿综合征的初期症状可能是嗜睡、食欲不振或烦躁不安,接着出现抽搐或意识不清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或死亡。
03神经内科医生:不要过早练下腰近年来,因练舞蹈不慎受伤而导致终身瘫痪的孩子,在逐年增多。
相对成年人,儿童的脊柱没有弯曲、非常柔软,本身活动度就非常大。在舞蹈、体操、杂技训练中,做一些腰椎后伸动作时,如果不加限制和保护,就容易过度后伸。
04皮肤科医生:不要过多使用消毒液有些家长打扫家中卫生时,喜欢大量用消毒液,觉得越刺鼻越干净。殊不知,长期过量使用消毒液,容易导致皮肤、呼吸道的过敏性疾病,比如过敏性咽炎、鼻炎。
05感染科医生:不要嘴对嘴亲宝宝90%以上的成年人体内,都携带有EB病毒。如果嘴对嘴亲宝宝,极可能传染给孩子。
虽然大多数感染EB病毒的患儿都是轻症,但也有少部分宝宝会出现凶险的并发症。所以,不要随意亲别人家孩子,尤其不要动不动就嘴对嘴亲。
06骨科医生:不要扳手腕扳手腕时,如果身体的姿势和胳膊放置的角度不够协调,容易造成肘、肩关节损伤。要是双方势均力敌,长时间的僵持,会造成肌肉持续性的收缩。经常扳手腕,容易造成骨骼变形、关节脱位等不利后果。
07眼科医生:不要玩激光笔激光入眼,首先受伤的就是黄斑。
孩子的眼部组织娇嫩。当察觉到刺眼做出反应闭眼时,可能损伤已经造成。一旦黄斑区域被激光灼伤,眼前就像被一个大圆黑点遮挡住了一样。看东西就像看“日全食”,中间黑旁边亮。
08肾内科医生:不要憋尿有些孩子沉迷于玩游戏、看电视,会憋尿不上厕所;还有的孩子,睡觉时不愿起来尿尿。
长时间的憋尿,会导致膀胱炎等尿路感染,严重的甚至会影响肾脏功能。
09内分泌科医生:不要把奶茶当水喝市面上卖的奶茶,大多数是用奶精调和,并加有一些其它成分和各种食品添加剂。长期摄入可增加患冠心病、肿瘤、哮喘等疾病的发生率。
10中医科医生:不要把果干当饭吃很多孩子都爱吃水果干。但是,家长要注意,为了让水果干味道更好,厂家会添加大量香精和食品添加剂。
11营养科医生:睡前不要喝果汁喝果汁时,糖分容易黏附在牙齿表面,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口腔清洁,很快会在牙齿表面形成菌斑,极容易导致蛀牙。
喝果汁和吃水果完全不是一回事。
12呼吸科医生:不要一咳嗽就喂止咳药很多家长一听到孩子咳嗽,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吃药!
咳嗽看起来简单,找到病因却不容易。只有把病因排除了,孩子的咳嗽才能断根。而不是一咳嗽,就只想着赶紧止咳。
13重症医学科医生:不要对孩子逗酒酒桌上,经常有人对半大孩子,甚至是小婴儿逗酒。
孩子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脏还未发育成熟,酒精代谢速度慢,更容易发生蓄积中毒。即使少量饮酒,也可能导致孩子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影响大脑发育。还可能会出现失眠、多梦、幻觉等精神障碍疾病。
14皮肤科医生:不要乱挤青春痘以鼻梁骨根部为顶点,两口角的连线为底边的一个三角形区域,是“危险三角区”。如果长在这个“三角区”,而你又恰好用不干净的手挤痘痘,病菌就容易通过伤口进入血液循环,继而引发严重的颅内感染。
带娃不易
家长们也不要灰心
避开上面这些“坑”
就能轻松“打怪升级”啦~
官方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