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们孩子咳嗽好久了,药也给吃了,怎么就是不见好呀!”近日,一年轻妈妈带着她的孩子前来市二院就诊。原来她的孩子咳嗽了好久却一直不见好转,市二院医生拿过其带来的“咳嗽药”一看,顿时傻了眼,这哪里是止咳药,明明是退烧药!
网络图片图文无涉
原来,
这位妈妈一直以来就信赖海外产品,给宝宝吃的、用的尽可能都选“洋货”,这瓶退烧药是由其朋友从德国带回来的,上面写的都是洋文,她看不懂,只知道是治疗感冒类药,就拿它当止咳药喂给孩子了。
网络图片图文无涉
不幸中的万幸,该女士的宝宝并没有因为吃错药而导致病情恶化。
部分患者过分信赖进口药品
医生:盲目用药存在隐患
曾几何时,大家都对进口商品情有独钟,就连药品也不例外。
市二院的医生告诉记者,经常有一些前来就诊的病人在配处方药的时候,会告诉医生自己不需要,自己家里有“洋药”,或者不管大病小病都会主动要求医生开进口药,最起码也要用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药品。但结果是未必的,比如这个年轻妈妈请人代购的进口退烧药,其有效成分和我们目前常用的美林是一样的,国内的退烧药也是按照制药标准来生产的,而且国外的药的成分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我们国人,再者处方药也不能盲目吃,需遵从医嘱。
而且,医生在开药前都会详细了解孩子的症状、身体状况等,而很多从国外买回来的药物因没有中文说明书,家长对药品的用法、成分、适应证、适用人群、疗效等各方面都不了解,加上没有医生的诊断和处方,擅自用药,很可能会有危险。
网络图片图文无涉
记者发现,目前可通过多种途径购买到进口药,各种药品应有尽有,譬如儿童药,现在大家都流行购买日本产“小林制药”系列和德国产的“小绿叶”。对此,二院的医生认为,药物的疗效不是以其价格的高低以及产地的不同来衡量的,而主要取决于合理使用,关键是对症下药。
撰稿:余姚日报全媒体记者肖宇芳通讯员徐迷梦
(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式编排:余姚日报新媒体事业中心魏士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