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坠胀是发生于直肠、肛门、会阴的一种不适症状。主要表现有:局部下坠、胀痛、异物感、便意、蚁行感、烧灼感。严重者有向腰骶、下肢放射的症状。病情迁延日久,常合并精神症状,如焦虑、疑病、失眠甚至有轻生念头。肛门坠胀既是肛肠科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也是肛肠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肛门坠胀成因复杂,且有许多不确定的致病因素,其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伴发于其他疾病。在治疗中存在疗效欠佳的问题,且没有形成一个治疗方案。
在肛肠科病人中,肛门坠胀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症状。医学古籍《河间六书》引云:“风热不散,谷气流溢,传于下部,故令肛门肿满。”一般而言,肛门坠胀患者,常常频频登厕,便后却重坠依然,故十分痛苦。有些肛门坠胀病人尚可伴有灼热感,则更为难受。
1
肛门坠胀的原因
肛管直肠疾病直肠、肛窦炎症
炎症是引起肛门坠胀的主要原因之一。表现为便意频繁,排便时坠胀加重,或放射至骶尾部导致酸痛坠胀,或粪便稀薄,或带有少量黏液血丝。在直肠检查时,若系直肠炎,则可见直肠中下段黏膜充血水肿,或有大量分泌物附着,或有溃疡、出血;若为肛窦炎,则病变的肛窦口充血,或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溢出,按压此处有酸胀感。
直肠粘膜内脱垂
直肠粘膜内脱垂是指在排便过程中近侧直肠肠壁全层或单纯黏膜层折入远侧肠腔或肛管内,不超出肛门外缘,并在粪块排出后持续存在者。直肠内脱垂的症状以排便费时费力、肛门坠胀、便次增多、直肠排空不尽最为突出,其他常见症状有黏液血便,腹痛、腹泻,排尿异常等。
肛管直肠恶性肿瘤
多在病程中、晚期出现肛门坠胀。伴有便意频繁,里急后重或有脓血便,形体消瘦,倦怠乏力。指诊于肛管或直肠内触及硬性肿物,或有压痛,指套上多有脓血,有恶臭,组织活检可帮助诊断。
妇科疾病子宫后位
有不少女性因肛门直肠坠胀到肛肠科就诊。经专科检查后既没有痔核,又无炎症等其它疾患,但患者总觉得肛内坠胀,便意频繁。经妇科检查后为子宫后位。而且后位的程度与坠胀的轻重成正比。经膝胸位煅炼后症状可缓解。
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引起盆腔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亦可表现为会阴、肛门的坠胀疼痛。其引起的盆腔疼痛的特点主要为持续性钝痛及隐痛,可表现为下腹隐痛、肛门坠胀或腰骶部坠痛、胀痛,劳累或月经期疼痛加重。
盆腔淤血症
盆腔瘀血症是由于慢性盆腔静脉瘀血所引起的一种独特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慢性下腹坠胀疼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亦常表现为肛门坠痛,以排便及经前期明显,尤以Ⅲ度后倾子宫者多见。症状晨轻晚重,长久站立加重,侧卧减轻或消失。虽然症状较重,但阳性体征往往较少。由于症状、体征与慢性盆腔炎极为相似,故易误诊。
骨科疾病腰椎间盘突出
部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主诉为肛门坠胀,常常易被误诊。椎间盘突出所致的肛门坠胀其感觉主要在肛管内,作肛内指检时指感正常,患者诉不清不适所在,肛镜检查也不能发现明显异常。直肠及周围器官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盆丛,直肠及肛管上部由内脏神经支配。盆丛的组成部分骶神经其根部途经腰椎体旁,骶神经一旦受到压迫,患者表现为肛内坠胀不适,便意频,临厕又无便排出,或仅有少量正常粪便。患者晨起症状不明显,越至下午越加重,甚则不能久站,躺卧时症状减轻。
骶尾部肿瘤
骶部肿瘤系指位于盆腔内外骶骨周围的各种发生于骶骨或盆腔软组织的一组肿瘤。大小便功能障碍为较常见的首发症状。患者常诉肛门有坠胀感、持续便意、大小便费力、鞍区感觉异常及减退等。
泌尿科疾病慢性前列腺炎
肛门坠胀为慢性前列腺炎疾病的常见症状。其中,Ⅲ型前列腺炎主要表现为骨盆区域疼痛不适,常发生于会阴、阴茎、肛周等部位。
精神症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肛门坠胀亦称为肛门坠胀症,属肛门神经官能症,病情真实,但无阳性体征,且多与情志变化有关。该症约70%的患者为女性,与多疑善感、恐癌心态有关。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可初步诊断为本病。
2
预防
(1)加强锻炼。
(2)预防便秘。
①合理调配饮食。
②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③选择正确治疗便秘的方法。
(3)注意孕期保健。
(4)保持肛门周围清洁。
正因为肛门坠胀患者潜伏着患肛管直肠癌的可能性,因此,只要出现肛门坠胀的症状,医院就医,对于顽固性肛门坠胀的患者,一定要仔细寻找病因,进行鉴别诊断,必要时可以进行多学科会诊,以提高临床疗效。
文章来自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