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陈姐话健康”给大家带来的是孙流星主任一例高位复杂性半马蹄形肛瘘的手术治疗过程,该例手术联合了瘘管切除缝合,皮瓣推移,以及虚挂线相结合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
病例摘要
主要病史:患者,男,21岁,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包块隆起,伴红肿疼痛,未予以治疗,后自行破溃溢脓,反复发作,时溃时愈,无手术史。
专科检查:肛门居中,截石位11点位距肛缘约5cm处可见一肛瘘溃口,10点位可见一隆起包块,按压有少量黄色脓液溢出,触痛明显。指诊:可触及11点位外口皮下大约3cmX4cm大小炎性包块,并触及条索状物沿肿块蔓延肛内11点位,另10点位可触及一条索状物肛周肌间斜向直肠后深间隙。直肠指检:直肠后间隙可扪及硬性包块。
术前诊断:高位复杂性肛瘘
术中诊断:高位复杂性肛瘘(半马蹄形)
麻醉方式:鞍麻凌苏萍
手术方式:复杂性肛瘘切除术
术者:孙流星程效磊
术前情况:如图↓:
术中探查后,可见肛周11点位有炎性包块,并有一直行瘘管通向肛内11点肛隐窝,另10点位有瘘管绕经肌间,通向6点位直肠后间隙。绘制肛瘘感染范围及大致走向,选择手术切口及入路:如图↓:
于11点位肛瘘外口推注美兰染色,可见肛内同点位内口溢出。如图↓:
查明11点位瘘管走向清晰后,先行切除11点位感染性包块并沿瘘管剥离至内口。如图↓:
因美兰染色仅见11点位肛瘘内口清晰,但于指检情况中得出结论,此肛瘘并非单一型肛瘘,且感染范围较广。因此采用“寻根求源”法,沿感染走向,逐一切开至6点位直肠后间隙,并于直肠后间隙内发现大量坏死组织。如图↓:
完全切开感染性组织后,瘘管走向已基本清晰,与之前绘制走向图基本一致,且后深间隙感染较重,符合半马蹄形肛瘘形成原理。此时考虑后位应还有内口存在。如图↓:
切除所有瘘管及坏死组织并缝合11点位内口。如图↓:
黏膜推移,修补11点位内口。如图↓:
因肛周11点位感染范围较广,缺损较大,故采“V-Y"皮瓣推移缝合,以减少张力。另沿感染范围探查至直肠后深间隙并于6点位肛隐窝处发现另外一内口,为避免完全切开后缝合发生畸形,采用边切除边缝合的方式,分别切除缝合,最终因直肠后间隙感染较深,予以虚挂橡皮筋。如图↓:
术后5天。如图↓:
术后1周,拆线后。如图↓:并于术后10天,拆除橡皮筋。
术后3周,整体情况良好,指诊内口平整无异常,仅6点位近尾骨端开放伤口皮肤未痊愈,其余已基本痊愈。
后期电话回访3个月,病人无不适主诉,故未到院随诊。
后记:
此例肛瘘同时有两个瘘管及两个不同内口存在,且外口相连,术前如思路不清晰,探查不仔细,很容易遗漏瘘管,导致手术失败。因此在治疗中,如没有现代辅助检查的技术相配合(如:MRI、腔内超声等),应保持清晰的思路,“寻根求源”,切勿盲目治疗。为提高微创技术的应用,减少患者传统手术后大创面带来的痛苦,笔者同时也结合了一些外科皮瓣推移的思路,最终取得较好的疗效。这也是近段时间来,笔者较常用的手术切除方式。
术者简介
孙流星男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医院共青团支部书记;医院手术室主任;主治医师。师从河南医院肛肠科张东岳教授,从事肛肠专业临床工作10余年,已施行例肛肠手术,具有较丰富的经验,擅长肛门微创美容手术,将美学与手术学巧妙结合。熟练掌握HCPT、COOK、PPH、CONTOUR、TST、DG-HAL等现代化肛肠手术器械
应用,尤其对环状混合痔、复杂性肛瘘、直肠脱垂等的手术有较深入探索和研究,取得满意的疗效。
获奖情况:连续数年被评为院“先进个人”;年荣获上海市黄浦区“携手保增长、和谐促发展”立功竞赛“岗位标兵”称号;授予黄浦区“工人先锋号”。年荣获全国胃肠肛门疑难杂病高峰论坛手术视频大赛“国医人”奖,一等奖。年荣获第一届“中原杯”手术视频大赛,二等奖。
主要论文:①孙流星.《手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36例》,中国肛肠病杂志,-1;②孙流星.《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吻合术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观察》,-12;③孙流星.《直肠脱垂三联术疗效观察》,中国肛肠病杂志,-7。
陈姐话健康平台代表医界同仁感谢岳志杰医生提供的宝贵临床经验,如对该病例诊疗方面有不同看法,欢迎大家加入社群进行探讨交流,进群请加北京中科白癫分医院白殿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