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一例低位肛周脓肿,女性患者,主诉,肛周肿痛5天,入院查体截石位3天见皮肤隆起红肿,无破溃,周围皮肤红晕。肛门括约肌无硬化,指套无脓血迹。谈话签字开刀。解剖性切开显示各层解剖结构。脓肿位于皮下间隙。但是术前观察到隆起包块周围大片皮肤红晕,术中向深部探查,发现脓肿已达坐骨肛管间隙,可见间隙内脂肪组织。脂肪组织新鲜,说明此间隙炎症反应轻。术中无法找到明确内口,遂切除对应肛腺,保留了内括约肌,黏膜缘行袋装缝合。切口成柳叶状,需引流畅通又能美观整洁。坐骨肛管窝留置浮线引流。
以上为低位脓肿的多间隙引流。下面一例为高位脓肿的三间隙引流。第二例患者男,主诉,肛周肿痛6天,在外院输抗生素5天,疼痛症状加重,伴发热。查体:截石位9点皮肤红肿隆起,大小3*3cm,破溃,周围皮肤无红晕。术中肛门指针,整个肛门直肠环饱满硬化(术前没有感觉出来)。白细胞计数16.20,中性粒细胞89.60%。(急诊手术,术前未做MRI)借用陈文平老师的一副示意图,显示脓肿分布情况。经括约肌间入库路切开后,发现感染腔隙自9点延伸至6点再到对侧的3点,马蹄形脓肿。感染延伸至两侧坐骨肛管窝、高位括约肌间隙、肛管后深间隙(见耻骨直肠肌与外括约肌间的溃口),尚未达肛提肌下间隙。按三间隙引流理论,分别留置辅助引流装置。考虑脓腔深,使用T管带漕引流,有一定的支撑作用,较橡胶线引流、冲洗方便。(拍摄效果有待提高)处理6点内口,做好辅助引流口。放置引流。引流管置入肛管后深间隙冲洗引流。术后30天,拆除最后一根引流线。小结:本例高位脓肿,术前需仔细询问病史、体检,注意双指掐合诊以了解肛门括约肌是否有硬化,注意查阅血常规,血象升高提示可能合并高位脓肿。术前可疑高位脓肿的尽可能完成直肠腔内超声或盆腔MRI检查以明确病灶分布范围。术中探查尤其重要,切入深度与病变范围及深度不一致时,需进一步探查深部间隙,以免遗漏脓腔。陶琦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毕医院。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医院是真是假商务BD总监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gsp.com/gdytp/1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