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明明是“便意满满”地跑到厕所,但便到一半时,怎么都排不出来后面的一半了,有一种排不干净、排不尽的感觉或者是刚刚结束了排便,总觉得“意犹未尽”?
是真的没拉干净吗?
不,可能是这些疾病在作怪!
总感觉排便不干净要小心这些病↓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我们为什么会想拉粑粑?
这,就需要足够量的便便。
因为只有足够量的便便,才能刺激肠壁神经压力感受器产生感觉,这种感觉会传输到大脑,然后大脑则发出命令,让相关的信号输出了“排便”的反应。
但有时候,一些其他因素刺激了肠壁也可产生便意。这也是你在排便的时候总感觉排不干净呢的原因↓
1、肠胃功能紊乱
肠胃功能紊乱,会出现恶心呕吐、厌食反酸、消化不良等表现;
此外,肠胃功能紊乱的患者平时也会经常有种“排便还没排够”的感觉。
2、肠子有炎症
若发现自己身体日渐消瘦,而且大便次数过多(一天几次过十几次),大便时有不净、不尽、不爽之感,或者肛门下坠,这些情况考虑到是慢性肠炎引起的。
对待慢性肠炎,患者除了要听从医嘱积极接受治疗外,还应该注意规律饮食与规律生活。
3、痔疮
当便便排完的时候,直肠末端有一个痔疮偷偷摸摸地藏着,磨蹭着直肠的内壁,就会让直肠产生一种“还没排完”的错觉。
如果这个时候还继续蹲坑,那蹲出来的很可能不是……而是痔疮……
4、肠息肉
如果平时老是有想大便的感觉,但去了厕所却怎么也拉不出来,考虑是得了肠息肉。
肠息肉即肠道里长了息肉,它会导致肠道管堵塞,给患者带来不适感。对待肠息肉,患者可接受手术对其进行切除。
5、出口梗阻性便秘
若出现直肠前突,或出现直肠黏膜内脱垂、内套叠,病人一般每天的排便次数会增多,排便时间也会随之变长,而且排便后往往也会有“残便感",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老年患者身上。
6、肛周炎性刺激
肛周若出现急性、慢性肠炎、肛乳头炎、肛窦炎、肛门周围脓肿等炎性刺激,都可以引起直肠黏膜组织充血、水肿,从而直接或间接刺激排便感受器,此外病人还可能会经常伴有腹泻、肛门肿痛、坠胀、便鲜血等情况出现。
如果生活中过量饮酒、食用辣椒或有刺激性的食物,也能使直肠壁充血,使排便后有“残便感”。
那怎样才能觉得排便干净并且顺畅?
来来来~试一下这四招
1、养成规律排便习惯
一般来说,早上是结肠活跃时刻。
因此,起床后就排便,或吃完早餐20分钟后是最佳的排便时间。
如果没有想排便的感觉,也可以定时的时候去蹲一蹲,时间长了就会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但是就不要再带手机进厕所啦,毕竟一带手机蹲坑深似海,看着看着就蹲了大半个小时,蹲坑5分钟还没结束,还继续下去只会让你腿麻、长痔疮、直肠粘膜脱垂等等。
2、正确姿势
一般坐姿的肛肠角大约是80-90°,而蹲姿时肛肠角可以达到°左右。
理论上来说,肛肠角越大,排便时所费的力气较小。
所以,坐不如蹲
3、收“菊”运动
收缩“菊花”,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提肛运动。
提肛运动既能够增强盆底肌肉力量,缓解直肠粘膜松弛、还可以预防痔疮等肛周疾病。
具体的锻炼方法:收紧肛门2~6秒,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做3~8组。
4、积极就医
“便便没排干净”的感觉,对于每个人来说,可能原因都不一样。偶尔一次的便不净多跟饮食有关,如果出现长期出现此类症状,就建议及时就医。
就算你想用泻药,排个干净,也要检查确诊以后,对症用药才有效果哦~
医院温馨提示
当长期出现排便困难、排便不尽、肛门异物感、肛门下坠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诊断,看看自己是否是患上某种肛肠疾病,做到肛肠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