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有个患者
一位靓丽娇小的女大学生
她因患“肛瘘”需要住院手术治疗
闲聊时她说
“我这么注重保养,怎么会得肛瘘呢,这个不是体型偏胖的男人才会得的病吗?”
我能听出她言语里的困惑,毕竟这个病不像感冒咳嗽那么常见,大部分人可能都只是偶然听过,对此病不甚了解
她的话里包含了三个信息:什么是肛瘘?诱因?好发人群?
这可能是大多数人都想知道的
什么是肛瘘
指的是直肠、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组成,也有仅有内口、瘘管或仅有外口、瘘管分别称为内盲瘘和外盲瘘。
肛瘘多因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经切开引流或自行破溃后,由于脓液或粪便仍从原来的感染灶进入脓腔,引流不畅,日久脓腔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瘘管。特点是以局部反复肿痛流脓为主症,并可扪及皮下索状硬结。
诱因
1、全身抵抗力减弱
如糖尿病、年老体弱、过度疲劳、以及结核患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肛周脓肿。
2、肛门腺感染
肛门腺开口于肛管直肠交界处的肛窦内,肛窦呈漏斗状向上开口,易损伤及细菌的侵入而引起感染。肛窦一旦感染后,会引起感染化脓,炎症向肛周的间隙内扩散,因为肛周间隙抵御细菌感染的能力差,感染易于在这些间隙中扩散,形成不同部位的脓肿。
3、肛门局部刺激和损伤
如经常吃辣椒、饮酒等刺激性饮食会导致肛管直肠局部充血、抵抗力下降而诱发感染。另外,干硬的粪块擦伤肛管皮肤黏膜,腹泻患者的稀粪落在肛窦内导致肛门腺阻塞,以及肛门直肠外伤或随饮食咽下的鸡、鸭、鱼骨刺伤肛管直肠等,都可以导致肛门直肠周围发生感染而发展成为肛周脓肿。
好发人群
男女老少皆可,以下人群发病率较高:
1、大便时有不良习惯的人,例如上厕所时看书、玩手机;
2、长期腹泻和便秘人群;
3、长期饮酒或喜食辛辣食品的人;
4、长期站立或久坐,司机、脑力劳动者、白领等;
5、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吃辛辣食物,酗酒人群。
危害
一旦得上肛漏就会非常痛苦,因为肛门处经常流脓,刺激周围皮肤,引起湿疹、搔痒、伤口经久不愈合。有时外口封闭暂时自愈,但因脓液仍在里边积聚引起肿胀疼痛,待肿块破溃,脓液流出,痛即减轻。结核性的肛漏可有低烧、消瘦、食欲不振和盗汗等症状。
临床证实,肛瘘久拖不治、久治不愈者有可能癌变发生。特别是肛瘘反复发作超过十年以上的患者,最容易癌变,国内已有许多肛瘘癌变的病例。因此,肛瘘一旦诊断明确,宜尽早手术!到目前为止,还罕见非手术方法能治愈肛瘘。所以,一旦出现肛瘘症状,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后悔不及的不良后果。临床上不乏见到有患者因为久拖不愿手术,半边屁股都被瘘空的案例,晚期手术不仅过程痛苦,恢复时间超长,而且康复之后肛门可能会变形,不但影响美观,而且影响肛门排便功能。
治疗原则
肛瘘治疗以手术为主,内治为辅,手术以保护肛门功能为第一原则,手术成败关键是正确找到内口。手术方式有瘘管切开术,挂线疗法,瘘管切除术等。
早期”补漏“是关键!
预防措施
1、不要久坐湿地,以免肛门部受凉受湿,引起感染。
2、保持肛门清洁,勤换内裤,坚持每日便后清洗肛门,对预防感染有积极作用。
3、防治便秘和腹泻,对预防肛周脓肿与肛瘘形成有重要意义。
4、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进血液循环,加强局部的抗病能力,预防感染。
5、积极防治其它肛门疾病,如肛隐窝炎和肛乳头炎,以避免肛周脓肿和肛瘘发生。
6、及时治疗可引起肛周脓肿的全身性疾病,如溃疡性大肠炎、肠结核等。
这位女患者,因排便习惯不好,长期伏案作业,饮食不规律引发脓肿导致肛瘘的,所幸,及时就诊治疗,未耽误病情,目前已康复出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