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西安市旅游,不禁要游览古城墙,钟鼓楼、大小雁塔、大唐芙蓉园、音乐喷泉、秦始皇帝陵、华清宫、大唐不夜城等名胜古迹和网红景点,更要游览历史文化街区。将最市井、最文化的街区历史文化内涵看明白,了解透。西安古城永宁门内,书院门、三学街便是不容错过的一处历史文化街区。
西安古城墙景区门票当日是可以多次进出的。游完永宁门上的城楼、箭楼,可以下到瓮城由正门出景区游览书院门、三学街和孔庙、碑林。走出城墙门洞就能看到右前方高耸的宝庆寺塔。宝庆寺塔建于唐文宗时期,原在安仁坊,明代迁建至此。宝庆寺塔已经成为书院门街口的重要标志。古色古香的书院门牌坊将明清风格的街区建筑衬托得更加古风古韵。
从书院门牌坊进到街区,便立即被两旁古朴典雅的建筑和鳞次栉比的店铺所吸引。路北第一个大院便是陕西省西安师范附属小学。街道上的店铺大多经营笔墨纸砚、印章书画和老物文玩等。书院门是一条文化气息极其浓郁的步行街。
就连街上的酒家也都悬挂使用颇有诗意的“醉长安”招牌。书院门是西安市最具书香气和文化氛围的一条街道。如果你想购买文房四宝,淘些印章字画,不妨在书院门静下心来走走看看。
书院门52号,坐落着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右任故居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风格为明清时期典型关中四合院,风火墙却类似徽派建筑。大门正上方高悬教育家、政治家、书法家于右任先生亲笔所书“源远流长”牌匾。
在书院门,各种各样的匾额挂满整条街道的门面店铺,在这些传统建筑中经营着最具中华传统的文化用品。历史文化街区,古典传统建筑,西安历史文脉,传统文化用品,无一不体现出书院门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书院门63号,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西北书院之冠的关中书院。关中书院建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是陕西著名学者、御史冯从吾疏忤神宗罢官归里后的讲学之地,现为西安文理学院北校区。
关中书院基本保留了明清建筑风格和原有布局。书院中建讲堂六楹,题匾名“允执堂”。堂前有方塘半亩,树亭于中,砌石为桥。堂后有假山一座,三峰耸翠,宛然一小华岳。乾隆曾御赐书院“秦川浴德”匾额。清代开设课程主要是经、史、子、集,考课有诗词、古文、八股试帖、策论、杂著等。
漫步走进万印楼,柜中的玉、石等各种材料的印胚琳琅满目,光彩照人,数量何止千万,万印楼店名名副其实。咨询了一下价格,一些石材现刻印象的价格大多在百元左右,非常亲民。如果你来到书院门,不妨到万印楼现刻一款自己喜欢的印章作为留念。
不得不说,书院门这条文化旅游步行街文化色彩真的很浓郁。大街小巷已经成为古都西安的书画荟萃之地。在这里,既有名人字画雅堂陈列标价,也有业余爱好者的作品街头出售。人物、山水和花鸟、鱼虫等各种题材的画作和争奇斗艳的书法作品应有尽有。
重檐斗拱下悬挂着“西安书院门古玩艺术城”牌匾的大门内,是古玩荟萃,文人聚集之地。这里也是收藏爱好者最愿意游逛和逗留之地。看着一件件透着历史沧桑和岁月痕迹的老物件,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如果有缘,你也不妨留意购买一件把玩。
书院门这条不足六百米的街道,两侧明清风格建筑的门店有一百多家。碑帖拓片、名人字画、印章印谱、文房四宝随处可见。甚至连店名都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诸如文萃阁、醉书轩、聚看斋、皓月宫等不一而足。最能体现古代文房四宝特色的当属湖笔端砚,最能体现西安特色乐器的当属陶埙。
埙是中国最原始的一种乐器,出土于距今约年的西安东郊半坡先民遗址。埙的音质浑厚悠长,回味悠远,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地籁,音色是最接近道家天籁的乐器。在书院门文化街上,时不时会听到店铺商家吹埙时传出浑厚悠长的地籁之音。
西安人通常所说的“书院门”文化街,是从碑林到关中书院门口。实际上书院门东至安居巷接三学街,并不包括三学街在内。三学街东起柏树林西至书院门。唐代这里是太庙,唐代末年把太学也迁到了这里,孔庙门前数株古槐就是当时所栽。
西安市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是陕西明清时期最著名的文化教育中心。街区一庙三学(孔庙、西安府学、咸阳县学、长安县学)是西安城市文脉的重要延续。街区“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学街原名南城巷,此街北侧有府学巷,长安学巷,咸宁学巷三条南北小街。后因西安府学、咸阳县学、长安县学此三学,改称三学街。唐代的孔庙就是现在的碑林博物馆。古都西安,常来长安。游完古城墙永宁门,一定不要错过城门内的书院门、三学街,古城文脉在这里得以延续,这里是西安市文化气息最为浓郁的明清建筑风格文化商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