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肛周疾病术后的患者,均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具体指导才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助于创面愈合。一般来讲,肛周疾病手术均为开放式创口,属于污染创面,其生长愈合与无菌的一期缝合不同,这类创面需要由内向外自然愈合。因此,愈合的时间与自身体质、年龄、营养状况、良好休息等有很大关系。所以,术后患者应该对这些有基本了解以便顺利康复。
一、饮食及排便
1、术后当天以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等)为主,尽量避免牛奶、豆汁等产气饮品,忌食生冷辛辣之品。第二天可正常饮食。之后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且成形,以充分扩张肛门,避免便秘及腹泻,以防造成切口出血及水肿。
2、术前一般主张排空大便,如果经常便秘者,应在术前几日口服缓泻剂及手术当日灌肠协助排便,以保证手术时肛门直肠局部相对清洁。肛周手术,为了更好地保护创面,减少刺激、渗血,主张手术当日尽量避免排便,如果既往有腹泻病史的病人则应在腹泻控制后再行手术,否则经常粪便刺激肛门会加重局部负担,并由于反复蹲厕造成局部易于水肿,对恢复不利。若平时便秘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可用药物协助。切忌因怕疼而强忍大便,这样会加重便秘或出现粪嵌顿,增加排便痛苦。
3、排便时忌久蹲,以免造成肛缘切口水肿,一次排便最好不超过5分钟。排便时尽量一次排净,避免多次排便,若大便到达直肠壶腹部不能及时排净则容易造成干头,会增加排便痛苦。
4、有个别患者术后一周经常有便不尽感,原因可能是创面本身的刺激,或结扎线未脱落所致,只要创面没有水肿,体温正常,待创面愈合后会逐渐消失。
5、当肛周疾病术后创面有轻度发痒的时候,此为生肌长肉的特征,这时候可以适当的进行提肛运动,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愈合。具体是睡前,起床时,排除杂念,每次提肛30-50次,每次停留5s。
二、出血及疼痛
1、由于肛肠手术为开放创口,术后难免少量渗血;术后排便、行走及换药都可刺激切口导致出血;一般少量出血可自止,不必过分担心,若出血较多或出血不止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处理。
2、肛门周围神经丰富以及创面的刺激造成括约肌痉挛,术后疼痛无法完全避免,麻醉药失效后会有一定的疼痛,由于体质的差异,每个人对疼痛的敏感度也不一样,从多年临床观察,长期饮酒、过度紧张、焦虑、经常失眠、敏感体质的病人可能术后疼痛较重,凡属以上之一的患者均应提前与医生沟通,以便术前、术后止痛药物的及时应用。无论哪种疼痛,随着创面的生长,新鲜肉芽覆盖了神经末梢,疼痛很快就会缓解。
三、适度休息
一般来说肛周疾病术后适当休息,可以防止过量运动导致的创面水肿,创面疼痛,术后两周内以散步为主,一月以内尽量不要跑步、跳舞、游泳、打球、骑车等剧烈运动,如果过度运动有可能导致局部创面撕裂,即使没有裂开也可能由于过度运动而导致创面疼痛或分泌物增多等。
四、尿潴留
即解小便困难,这与术中注射麻醉药物、疼痛引起的肛门―尿道括约肌痉挛、肛门包扎过紧及患者过度紧张有关。一般术后适量饮水,感觉有尿意时及时排尿,不要等憋胀感明显时再解。轻度尿潴留可采用热敷、按摩小腹,排尿时听流水声等方法,必要时需插尿管导尿处理,这会产生一定的创伤和疼痛,患者要有心理准备。
五、肛门坠胀有排便感、漏气、溢便
因术后肛门内有内痔结扎痔核及局部组织水肿,造成肛门坠胀不适,会有排便感;同时因肛门内有切口及内痔结扎痔核撑胀造成肛门闭合不严,出现漏气或肠粘液及稀便外溢,这并非肛门失禁,待结扎线脱落、切口愈合后症状会逐渐消失。
六、温水坐浴及创面清洁
术后一段时间用中药熏蒸或坐浴,会很快缓解患者的肛门痉挛,疼痛感会即刻减轻。因此,术后一月内我们均主张患者用药物或温水坐浴(40-50度水温为宜,每日两次,每次5分钟),通过临床观察,坐浴不仅能清洁创面,还能明显缓解术后疼痛。
肛周疾病术后保持创面清洁至关重要,如果创面引流不畅或出现假愈合(表面愈合,皮下空虚)均会影响手术效果,因此,保持创面清洁,使创面由基底向外生长达到彻底愈合。总之,创面彻底愈合才算康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